永定区着力打造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
| 招商动态 |2012-02-09
永定区天门山景区
岁末年初,捷报频传。永定区2011年蝉联全省旅游“十佳县市(区)”,名列第四;天门山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风景区;全区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,达到101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80.52亿元,其旅游经济规模已经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沿着永定区旅游经济发展轨迹,透过该区旅游经济如此蓬勃发展奇迹,不难发现,打造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是实现这一巨变的新引擎和核动力。据了解,目前该区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总产值占全区一半以上,对该区财政贡献率达30%以上,推动了全区经济提质加速。该区以天门山为核心和先导的旅游经济,扶摇直上、驱风而飞、成绩骄人,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22.8亿元,增长14.1%,实现财政总收入4.6亿元,增长26.4%,朝着全面领跑张家界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。
创造一段新传奇
永定区地处张家界中心城区,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,也是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主战场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培育旅游经济核心增长极?该区困中求变,提出了“开发建设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”的发展思路,即逐步形成以天门山景区为核心,辐射周边四方、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。
市副厅级干部、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介绍,天门山特色旅游经济圈是以天门山为核心,集观光旅游、休闲度假、运动养生为主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,是永定区旅游发展的火车头,是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的中心带动区,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扶贫开发示范区。
思路对了,脚下的路也更宽了。近年来,永定区沐浴着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春风,紧紧抓住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机遇,努力发挥天门山的先导作用,在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、创新旅游标准化体系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、实施更加开放的产业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,积极争取财税、金融、土地、社会保障等政策支持,切实加大了天门山区域开发的力度、深度和广度,按照“文、旅、商”一体化发展格局,强硬件、提软件、抓配套,加快由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。永定区旅游经历了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、从接待事业型到规模产业型的发展历程,形成了以漂流探险、天门揽日、民俗体验、宗教朝圣、红色之旅、生态休闲、农业观光和旅游服务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。
近年来,该区共发布旅游投资项目20余个,投入旅游业的外资、民资达到近25亿元人民币。几年前,永定区委、区政府敞开胸襟,引进战略投资合作开发天门山。短短几年时间,现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多元,修建了有“中国公路奇观”之称的盘山公路、世界最长的高山观光索道和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……
澧水,从桑植五道水的密林中蜿蜒前行,穿山越谷,一路欢歌至永定城区,与巍峨的天门山相拥相抱。永定人瞄准了澧水上流的茅岩河,用橡皮舟尝试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。峡谷幽深,水流湍急,浪高滩险,风景奇绝。茅岩河有“百里画廊”的美誉,茅岩河漂流从当地群众最初的泛舟尝试,到如今西线公司超过2个亿的资产规模,茅岩河上的橡皮舟穿过市场的风浪,不仅仅是为当地旅游经济创造了财富,更开拓了一种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的精神。
永定人探索求变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。无论是自然资源,拟或人文资源,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足印。到目前为止,形成了天门山、天泉山、土家风情园、秀华山馆、军声画院、老院子等1家5A、3家4A、2家3A级景区(点),响水洞垂钓、长茅山桃园、绿色大地生态休闲园等后起之秀也崭露头角,撑起了永定区旅游的市场规模。
闯出一片新天地
旅游产品好不好,市场认可是标尺。永定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彰显特色抓营销,培育和开拓了旅游市场新天地。该区每年还组织参加国内、国际旅游交易会进行旅游促销,利用湘洽会、旅商会促销,极大提升了天门山及周边景点旅游知名度,有效地宣传了全区旅游资源,拓展了华东、华北、华南、西北旅游市场。成功开拓了韩国旅游市场,在境外游客份额中占85%,促进了旅游高端消费,拉动了旅游经济指数的增长。并积极发展东南亚、港澳台地区的客源市场,改善入境游客的构成,拉动高端市场的增速。
